[化学]化学学习笔记
未读
对化学反应平衡关于PH/C(x)/K计算的理解
本文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阐述了化学反应平衡的理解与分析方法。宏观反应关注反应物到生成物的整体转化,而微观反应则聚焦可逆过程(如盐类水解、弱电解质电离)。解题时需先判断反应类型:微观反应可直接利用平衡常数计算;宏观反应则需分析各产物的电离/水解平衡,通过比较平衡常数K值确定主导反应。
文章通过草酸与碳酸钾反应的实例说明,当只有一个优先反应(K值显著大于其他反应)时,可直接套用平衡公式计算;当存在多个优先反应时,可通过寻找共轭酸碱对等化学关系简化计算。总结而言,处理平衡问题的核心步骤为:区分宏观/微观反应→比较K值确定主导反应→利用化学关系简化计算,从而系统解决复杂平衡问题。
KDE 下 WPS 双击文件打不开的问题及解决方案
本文总结了在KDE桌面环境下使用WPS Office时无法通过双击打开文件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。问题主要源于WPS新版Linux命令行启动器的bug,以及无法正确处理KIO-FUSE挂载的SMB/NAS路径。作者在社区提供的AUR脚本基础上进行了改进,增强了自动切换工作目录、支持多种路径格式、添加日志记录和多文件兼容功能。通过创建并配置自定义启动脚本,并修改.desktop文件中的启动命令,成功解决了远程文件的打开问题,但本地文件受WPS自身限制可能仍无法打开。改进后的方案提供了更稳定的文件打开体验和调试支持。
[科技杂谈]科技心得杂谈
未读
一次“简单”的部署:为 Venera Sub Web UI 踩过的那些坑
本文作者分享了为漫画阅读器Venera开发订阅管理工具并部署时遇到的系列问题。开发过程顺利,仅用数小时完成核心功能,但部署时接连遭遇依赖冲突:服务器Glibc版本过旧、缺少GUI库文件。改用Docker后,又发现无头应用仍需X11虚拟屏幕(Xvfb),导致镜像臃肿至1.1GB。最终遇到数据持久化问题,因Docker挂载点导致系统rename操作跨文件系统失败,通过统一挂载整个用户目录解决。此次经历凸显了部署运维的复杂性,底层机制与容器化环境可能引发意外挑战,需细致应对。
[科技杂谈]科技心得杂谈
未读
通过PID锁定PipeWire ID,以解决PipeWire元数据无法很好定位不同软件的问题
文章提出一种在 Linux 下通过“进程 PID→PipeWire sink-input ID→音量或播放控制”的稳定链路,绕开 PipeWire 元数据可能缺失或重复的问题。先用 pgrep 拿到目标应用的 PID,再用 pactl list sink-inputs 搜出含该 PID 的段落,正则提取 Sink Input # 后面的数字即 PipeWire ID。拿到 ID 后,音量调节直接 pactl set-sink-input-volume 完成;播放/暂停、上/下曲等功能则用 D-Bus MPRIS 接口发送 PlayPause、Next 等调用。文中给出完整 Python 例子(含异步封装和日志),可直接用于 yesplaymusic 等支持 MPRIS 与 PipeWire 的播放器。
[科技杂谈]科技心得杂谈
未读
NAS用户的qBittorrent最优方案
文章面向同时拥有一台 NAS 和一块独立机械硬盘的用户,解决 BT 下载既想做种又不伤 NAS 的难题。做法分三步:先在 qBittorrent 里把“默认保存路径”和“未完成 torrent 路径”都指向那块机械硬盘;再在下载完成后触发脚本 post_download.sh,把已完成的文件自动复制到 NAS 的某挂载目录(cp -rv 方式),实现 RAID 级保护;最后给 qBittorrent 设置做种时间上限(例如 22000 小时),达到后自动删除种子和机械硬盘上的原文件。整个流程全程自动化:文件下载在机械盘、备份在 NAS、做种完成后自动清理机械盘,既保障数据冗余,又减轻 NAS 负载。
我的 AdventureX2025 之旅:一次充满挑战、反思与成长的黑客松经历
一个从未参赛的独狼开发者因偶然看到 AdvX 黑客松而报名,熬夜写的自我介绍帮他快速结交近百位同好;抵杭后,他与“软硬兼备”的队伍却花了两天才敲定做一款带“软性 PUA”心理学元素的 AI To-Do List。团队排期随意、理念不合,进度缓慢,他独自十几个小时又搭好一套 AI 漫画检索工具,却苦于没有可演示素材和最后一天爆肝主项目而未能提交。最终演示前队伍两度迟到、现场 HTTPS 未配,他火线抢修才完成路演,虽未获奖,效果尚可。赛事期间,他还与同好面基、与外国选手尬聊,对比别队的高效心生羡慕;对主办方线下体验赞美、线上公关吐槽。比赛让他意识到自己并不想当完全孤独的开发者,收获人脉与友谊,也认清合作、目标与沟通的重要性,赛后重心将回归高考备战。
[科技杂谈]科技心得杂谈
未读
用一条命令快速查找并管理大文件:结合 find 和 fzf 的实用脚本
脚本功能:交互式查找&删除大文件。①运行后输入目录(默认 /mnt/ssd)和阈值(默认 300M,支持 300M、1G 等格式)。②用 find 找到大于阈值的文件,交给 fzf 列表,可多选。③右侧预览窗同时展示 stat 信息、文件路径、ls -lh 彩色长列表、所在目录内容。④ Ctrl-D 一键删除所选文件并自动重载列表。整块代码只有一行,直接粘贴到终端即可;作者表示比纯 find 省事,适合快速清理服务器或大盘无用文件。
Wayland下的Sunshine+虚拟屏幕配置
文章记录作者在买了台一加平板后,想让它充当 Linux 副屏的折腾经过。核心需求是在 Wayland 下生成一块虚拟显示器,以便通过 Sunshine 把桌面串到平板。主流方法在 X11 好办,Wayland 则需绕弯。实现方案:在启动时让内核把指定 GPU 输出口当作不存在的显示器,然后加载预先准备的 EDID(分辨率/帧率可选,不填更简单)——步骤就是准备 EDID 文件→放到 /usr/lib/firmware/edid→把 drm.edid_firmware=HDMI-A-1:edid/myvirt.bin video=HDMI-A-1:e 写进内核启动参数,更新 grub 或 systemd-boot 后重启系统→桌面已出现该虚拟显示器→Sunshine 里填对应显示器 ID 完成串流。用毕可在 KDE 设置里直接关掉虚拟显示器节省资源。
[科技杂谈]科技心得杂谈
未读
Pve Lxc无特权容器开启Tun的通用方法
文章给出了一段对 Proxmox LXC 容器配置的快速修改:只需在目标容器的配置文件中(/etc/pve/lxc/[ID].conf)末尾追加四行指令:用 autodev 钩子加载 tun 模块、两次授权字符设备 10:200、以及通过 bind 方式挂载 /dev/net,保存后重启该 LXC 容器即可生效。